
原來玩公仔,除了讓小朋友解悶,仲可以幫助發展孩子的情商同社交能力。Cardiff University一組神經科專家發布的一項研究探討玩公仔的短期和長期發展影響。
在研究的第二年,研究人員調查了孩子們在玩耍時說話的重要性,發現孩子們在單獨與洋娃娃進行角色扮演時,會更多地使用關於他人思想和情緒的語言。這行為概念定義為internal state language (ISL) ,小朋友重現曾經在現實生活的社交技巧和互動,這對兒童的整體情感發展或有潛在益處。
Cardiff University的研究表明,玩偶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仿真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和互動的機會,而模仿對象就是他們看到的父母,老師或同齡人的言行,這些都能遊戲中重現出來。

這項與研究同時與 Barbie合作,來研究小朋友就玩洋娃娃時的行為影響。當小朋友玩公仔並說話時,大腦後顳上溝(pSTS)區域活動增加,而這區域(pSTS)正正就是發展社交和情感處理技能,即是說玩公仔有助孩子建設社交技能,如同理心以及情商發展。
#該研究使用最先進的功能性近紅外光譜設備來探索兒童自己和另一個人玩芭比娃娃時大腦的活動。觀察期間,共觀察33名四至八歲的兒童。
其中一名研究者Dr. Sarah Gerson更說:「當孩子們於想像世界中與洋娃娃進行角色扮演時,透過言語交流,有助孩子更了解別的角色想法,情感和感受。」;「這樣玩法或對對兒童產生積極的長期影響,例如繼續推動社交和情感處理,並建立社交技能,如同理心,這些技能或有助形成終身習慣。」;「這行為有助建立和維持友誼」。
研究其後更表明,這些發現與性別無關,只是揭露娃娃遊戲在練習社交技能方面的可能性。
而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很多父母也擔心少出門,或會影響孩子心理質素和社交能力等等,甚至會影響語言發展。相信這研究結果,能夠為父母們減少一份憂慮。